2024 / 09 / 14
媒体关注 | 让数据资产不再“沉睡”,神州数码打造“入表+融资”范本

来源|《商学院》杂志9月刊

对于那些拥有数据资产但缺乏足够有形资产的科创企业而言,传统的融资业务可能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亟需融资业务思路的创新,以允许它们利用数据资产作为质押物获得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实现数据资产价值最大化。

2024年6月下旬,神州数码成功将“神州数码金服云”数据产品作为数据资产,纳入企业财务报表并获得建设银行深圳分行授信融资3000万元,成为深圳市数据资产质押融资的首个案例,也是全国首笔大中型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案例。

数据资产融资需要经历数据资产确权登记、入表、质押、评估等环节。如何实现数据资产化,让数据变为真正的企业资产,是行业关注的热门话题。神州数码或为企业探索数据资产化的新路径提供范本。

01 神州数码实现数据资产“入表+融资” 

无论是数交所还是第三方评估公司,都会有一整套评估模型和流程,但如何能被不同银行所接受,还需要磨合。

数据资产入表,是指将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数据资源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有利于凸显企业数据资源价值,助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对于如何实现数据资产入表,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合伙人郝国敏介绍,这需要企业各部门以及各家中介机构合力完成。先是数据服务技术专家对数据盘点,并进行梳理、分类;再是律师对数据进行确权。“当下数据交易所成立了,数据局也成立了,从挂牌交易的数据来看,只有盘点、确权的数据才能入表登记。”郝国敏说。

而审计机构负责入表入账,评估机构则负责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完成价值重构,最终实现价值化。

此次深圳数据交易所与神州数码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对神州数码现有的数据资源进行梳理,确定对旗下“神州数码金服云”数据产品先行入表。神州数码在深圳数据交易所指导下,先后完成数据商认证和“神州数码金服云”数据产品的上市工作。

据悉,这期间完成数据确权与数据合规等审查工作,并通过相关成本归集完成与会计账目的符合性检测,最终将“神州数码金服云”数据产品列入“无形资产-数据资源”会计科目。

据郝国敏介绍,在数据资产入表后,如果企业有质押融资的需求,数据交易所会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依托企业入表的数据资产,根据场内企业的交易数据等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在取得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商品)上市证书后,建设银行深圳分行成功为神州数码提供授信额度3000万元,并经中国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完成数据资产质押登记,打通了数据资产与金融服务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无论是数交所还是第三方评估公司,都会有一整套评估模型和流程,但如何能被不同银行所接受,还需要磨合,因为银行内部有一套自己的评估体系。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数据资产评估在行业内缺乏足够的案例支撑,因此,相关机构在评估的过程中会更加审慎,整个评估流程相较传统资产的评估耗时更长。

02 如何释放数据价值

若想释放数据中的内涵价值,需要将原始数据“资源化”再“资产化”然后进一步“产品化”。

郝国敏认为,数据资产入表能够显现数据资源的价值,进一步凸显企业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企业财务报表。通过数据产品的流通交易,让企业更赚钱;通过数字资产的估值融资,让企业更值钱。

神州数码数据资产“入表+融资”不仅是成功个案,也是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据资产入表融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涵盖了数据产品从规划到落地的全过程,例如精准的数据产品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保产品设计贴合实际应用场景;严谨的数据治理机制,通过数据清洗与标准化流程,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创新的数据产品打造,利用先进算法挖掘数据深层价值,提升数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开发,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搭建顺畅的资金对接桥梁,解决企业融资痛点等,为后续企业场景下的数据资产入表提供有效路径和方法。

郝国敏指出,若想释放数据中内涵的价值,需要将原始数据通过汇聚、清洗等“资源化”形成数据资源,再“资产化”形成数据资产,进一步“产品化”形成数据产品,通过数据交易、数据质押、数据信托及数据入股等方式,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转化。

其中,神州数码此次采用的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方式,系最为常见的融资模式。

据德勤咨询金融行业整合服务主管合伙人、德勤中国人工智能研究院主管合伙人尤忠彬介绍,数据资产质押模式一般指数据资产质押融资允许企业将其数据资产作为担保物,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目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等超过20家银行均有基于数据资产的抵押贷款案例。

03 融资模式有待探索

除了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贷款,截至目前,市场上已经进行了很多金融意义下的数据资产管理探索。

随着数据交易流通不断扩面增量,数据资产化后开始出现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波动性等特征,逐渐衍生出金融属性。各地金融机构围绕数据资产“入表+融资”正积极开展创新实践,通过数据资产增信、授信、担保、质押融资等金融手段,帮助企业实现数据资产增值和变现。截至2024年6月末,公开报道的银行数据资产融资或授信总额已达4.7亿元。

尤忠彬认为,相比其他模式,数据资产质押的业务逻辑简单,潜在可提供相关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庞大,最有可能在未来全面铺开。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轻资产、重数据”的科技型和小微企业,是最具竞争力的融资渠道,可以显著激活这类企业的活力,带来较大的社会价值贡献。

不过,尤忠彬也指出,数据资产质押模式仍潜存挑战,目前存在数据资产属权确认问题,无法保证风险发生后,金融机构是否拥有对质押资产的充分处置权;另外,由于缺乏明确的交易规范、交易市场,数据资产的估值、处置也存在较大难度。这些挑战都可能导致数据资产的质押价值远小于其实际价值。

除了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贷款,截至目前,市场上已经进行了很多金融意义下的数据资产管理探索,包括数据信托、无质押数据资产增信贷款、发行包含数据知识产权的证券化产品、数据资产作价入股签约等。目前探索仅具有尝试性,尚未形成普遍模式。

尤忠彬认为,从目前金融行业的实践看,围绕数据资产的金融创新,除了作为信用补充为企业提供增信支持外,其他积累实践模式基本处于从试点向深化推广阶段发展的过程中,且面临挑战,并有共通性。

04 更多问题待解及对策

不同行业的数据资产差别巨大,经营模式和数据利用的不同也对数据资产的价值产生巨大影响。

当前,我国的数据要素资产化仍处于初期阶段,针对现存问题,北京国融兴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副总裁黄立才指出,数据资产发展的宏观环境尚待完善。目前还比较缺乏在法律层面对数据资产的内涵、外延做出明确界定,数据资产的标准化研究还不成熟,对数据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产权内涵与登记、产权交易与过户、数据资产安全、公民隐私保护等需要进一步得到法律明确与法律保护。

同时,各行业数据资产的特征研究亟待加强。互联网企业、商业零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电商企业等不同行业的数据资产差别巨大,经营模式和数据利用的不同也对数据资产的价值产生巨大影响,如何比较合理地评估数据资产的价值仍是很大考验。

在黄立才看来,未来在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的情况下,各行业结合数据资产的不同商业模式,将场景应用与价值评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数据资产更充分的发展和应用。

尤忠彬指出,对于当前的数据资产金融积累实践模式,现在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一是数据资产价值不具备公允的计量方法,在涉及到估值、定价、精算的环节存在较多挑战;二是数据资产没有成熟的、稳定的交易市场,资产的处置、交易流转难度大,难以确定价值锚点;三是数据资产本身的来源合法性、真实度和可靠性难以保障;四是数据资产在运作过程中的隐私保护和风险管理体系尚不成熟;五是个人数据资产的所有权、加工权、收益权的确认方式、管理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细化。

针对上述挑战,尤忠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数据资产的定义与确权问题需要优先得到解决,为数据资产运作提供法理基础。建议行业、监管部门进一步深化相关问题的讨论,推动制定和完善数据资产相关的监管政策,定义数据资产的范畴,明确数据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隐私权的管理要求和边界。

二是数据资产的相关技术解决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在数据安全保护、数据隐私、数据加密等领域充分实践,确保质押、评估过程的安全性;完善区块链技术在数据资产中的使用,确保数据来源合法、真实可信。

三是数据资产的交易流转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数据资产的金融创新提供价值锚点。建议完善数据资产交易流转的市场,提升数据价值交易、流转的可行性,并围绕市场机制建立起成熟的、公允的价值评估方法,为数据资产的金融创新提供价值锚点。